任品芳主任的《德国医院介绍及学习体会》
2011年6月7至8月29日,心血管内科任品芳主任赴德国学习。在那里,他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尖端的医疗技术,也体会到德国医院的规范与严谨。现将他的《德国医院介绍及学习体会》发表,供大家分享。
德国医院介绍及学习体会
经过几次选拨考试,我终于有机会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的中德医疗合作项目,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德国医院培训,这对于一个从未走出国门,并来自基层医院的医生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那里,能面对面地与德国同行学习交流,见识发达国家的医疗现状,我感触颇深。现将德国医院情况及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科堡医院及心内科介绍
我所在的医院位于德国的中心,叫科堡医院。科堡医院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维尔茨堡大学的教学医院,是德国著名的医院。医院很小,如在我们国家,还不及一个县级医院的大小,只有近600张床位,但在这里是规模较大的医疗中心。如果单从外表看,你也许不会感觉到这是一家医院,没有显著的标志,也没有大的十字,或更像是一家宾馆。一进门便是咖啡厅及information处,进入里面也没有国内大医院那样的拥挤,大厅及走廊很少看到人影。病房的走廊同样如此,很静,与国内相比,似乎进入了政府的行政中心。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医院,却有着惊人的数字。医院总共有21个部门,主要学科是心内科、骨科、泌尿外科、肿瘤科、还有消化内科等,这些学科在国内及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每年来自祖国各地的医生到这里进修学习。
我所在的科室是心内科,拥有6个病区,一个CCU,4个导管室,科室主任是Johannes Brachmann,在德国非常有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曾多次来中国讲学。科室每年完成介入手术6000余例,而在高档起搏器的植入方面,如CRTD ICD等达到每年400多例,这些数据足以让我们国内所有医院羡慕,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科室内拥有众多的设备,有自己的磁共振、彩超,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心内科设备。医院的设置也非常合理,导管室旁就是CCU、心内科病房等。
二、学习体会
1、重视病人的隐私保护,重视人文关怀
进入医院第一步,就是让我们签一个病人隐私保护的合同,不得擅自泄露病人的隐私,否则就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保护病人隐私的压力。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不在公共场合讨论患者病情,询问病情也需在私人空间;查房时,必须要敲门进入;未经病人同意,不能进入术前的免疫检查;如果想拍照,不得拍病人的头部及姓名等相关资料等等。人文关怀则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查房前先与病人握手,查完后再次握手;病房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从床头柜到床及周围的环境等非常舒适,病人可以很方便地想得到他所想要的;病房的门基本上是关着的,这样围绕护士台的病房,它的另一边是开放的,有阳台,病人可以在阳台上休息、活动。而病人的饮食起居均有护理人员完成,没有陪人。医院的环境非常优美,走廊墙上挂着壁画,有专业特色的,也有艺术的。在过道及空间较大的地方,布满了鲜花、小的桌椅,桌椅上还放了些书籍,就像是小咖啡厅一样,病人可以在那里舒适地休息。甚至还设有教堂,可以为一些信教的患者在周末从事活动;在大厅的门口,还有公交的时刻表,变动的数据提示下班车什么时候将到站,并且可以直接在医院的自动售票机中出票,非常方便病人或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出行。医院也是禁烟的,但还是在门口设立吸烟区,为烟民解瘾。
2、医疗保险制度完备,医患关系融洽
德国医院基本上是免费医疗,病人据说不用付钱,所有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根据不同的保险,收费与服务也是不同的,因此医生与病人之间,不存在像我们这样的消费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关系非常融洽。病人完全相信医生的水平,医生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上帝。这里的住院病人基本上是通过他们的家庭医生介绍而来,家庭医生会根据不同病种,选择不同的医院。同时也没有像国内这样的医闹,如果出了医疗纠纷,也是走法律程序。在这里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门诊,也见不着像国内大医院这样的收费取药的忙碌排队,所有的病人都是通过预约形式就诊,也看不出在这样安静的医院里,住着这么多的病人。
3、设备先进,严格按照规范办事,有新的理念与技术。
这里的设备非常先进,许多手术,都是必须在严格的规范下进行。像心内科导管室里,基本上拥有操作所需的全部设备,B超、心电图、IABP、IVUS、OCT、FFR、ACT等,因此好多设备不得不放在走廊上。操作也是严格按照程序,像国内的房间隔穿刺,基本上是根据临床经验来判断,可他们则必须在超声下精确定位后才穿刺,虽然有时定位时间较长,但这样确保万无一失。你也许会不信任他们的水平,可他们每二年的心律失常会都是这里开,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可是非常有名的,每年的手术数量就是一个好的举证。而且在心脏起搏穿刺锁骨下静脉的时候,也是在透视上工作,我相信在国内是不太常见的。他们有自己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有时候会难以理解他们的手术方式,他们往往在术前做很多的检查,如磁共振、核素、运动平板等,知道缺血心肌所在,术中基本上每位病人都做左心室造影,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支架植入部位。在支架的选择,也不像国内一概是药物涂层支架,他们还会根据病情不同,选择裸支架,有的病人甚至不放支架,只是简单地做PTCA,他们尽管也说不出所以然,说不出哪一种方法会更好一些,但至少说明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与要求,不像我们国内一概而论。而对于ICD及CRTD的植入,他们都是埋入胸大肌下面,并且都是诱导麻醉下的,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护理人员观察下做的,并不像国内,必须由麻醉科医生来完成,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他们在开展一些新项目,如选择新的支架植入方式,自膨胀支架植入,这种方式目前还只有欧洲有,亚洲还没有允许进入市场;还有是利用冷冻球囊消融房颤,明显地减少了消融时间,大概做完一个房颤病人只需要2个多小时;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还见识到了无线CRTD的植入,是一个非常高端的起搏器,这个手术在全球还只植入10个病人,而在这个医院已经植入其中的3例。
4、医生间职责分明,关系融洽
德国医院的医生,不像国内有主任,副主任、主治医生、医生,还有行政分级,科主任,副主任等,且不懂的人会是一团雾水,在德国,基本上分为三级:主任,主治医生及各住院医生。各级医生职责明确。科内只有1个主任,具有一定的人事权,有1到数个主任秘书,管理科室具体的事务。科主任主要是完成科研项目及疑难病,负责外面事务,扩展科室的影响力,所有的业务联系都是由科主任负责。主治医生负责具体的医疗工作,而住院医生是最辛苦的,几乎包干了所有的工作,每天8小时的轮班制,更是影响了生活,但医生间关系非常融洽,下级医生非常敬重上级医生。主任负责医生部分的报酬。
5、实行分级管理,化解看病难问题
看惯了国内综合性大医院排队挂号取药看病的情况,当看到德国医院门口冷清的场面,是非常令人费解的,但如果在了解了德国的制度后,也许并不会感觉奇怪。那里不像我们国内不管是大病小病,只要是有钱人,都是想办法往大医院挤,并且是一号难求。在德国,医院的分级管理制度大大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德国的大型医院并不承担门诊治疗任务,大量的门诊患者都是由家庭医生或社区医院医生承担,患者只能是通过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开转诊单或住院单才能够到大医院就诊,并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专科医院,否则病人的费用就得不到报销,对于一些小病或常见病,如果在大医院接诊了,费用由医院承担,保险公司不予报销,因此,看病难的问题基本不存在。在各级医院间实行统一协调,每一区域性医院体系一般由一所最高服务级医院,2~3所中心服务级医院,数十所社区服务医院及数百家服务诊所组成,各级医院间如一张层层过滤的网,无形中减轻了各中心医院的服务压力。
6、病历书写简单,但谈话充分
在国内,对住院病历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严格的书写要求及质量评分,并且在写病历上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影响了与病人交流的时间;但在德国,对病历要求非常简单,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份完整的门诊病历,没有三级查房书写要求,但是对于谈话制度落实要求非常严格。谈话非常详细,基本上占了病历的大部分,如我们做支架,支架是怎样放的,放在哪里,放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哪些,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都有彩色图画显示,基本上有3~6页,谈话基本上涉及了手术的方方面面,只要在谈话中有所涉及的,以后如果有什么并发症出现,病人也不会感到意外的,保险公司依然会支付这个费用,也没有理由向医生讨说法,没有什么可以投诉或其他的。因此,术中医生完全可以不询问病人,只要是手术谈话中已经涉及的,医生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改变手术方式,不需要再次签字;如果真的出现医疗意外,医生们的责任也非常大,尽管医生已经交了保险,但可能会被解雇,且保险费会上升。
德国的培训,增长了不少见识,尤其是病人及医院的分级管理、新技术新理念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