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记录
发布时间:2016-07-06
访问次数:4351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记录
——绍兴市中心医院 吴志明
受市政府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应卢宠茂教授邀请,作为访问学者,我有幸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和肝移植外科学习三个月。期间,亲身体验和感受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优良服务品质的医院运作模式,全方位认识了一个中西文化汇聚的美丽香港,拓展了人文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
一、医院介绍 玛丽医院是香港大学附属医院,也是香港主要公营医院之一,位于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1937年4月13日启用,当时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医院,由香港大学和医管局共同管理,属于港岛西联网。拥有床位1440张,员工3800名,现有普通病房64个,私家病房7个,病人平均住院日5.5天,是香港高科技医疗服务的第三、四层转介中心。亦是香港唯一指定的肝脏移植中心,提供世界级水准的肝脏移植服务,全香港肝胆胰疑难病例都会转介到玛丽医院。作为香港大学的教学医院,玛丽医院全力支持和完成医科、牙科学、护理学系的教学科研任务,是医学院学生、本地区及国内外医护人员实习培训中心。玛丽医院愿景:市民健康、员工开心、大众信赖,使命:与民携手、保健安康,核心价值观:以人为先,专业为本,敬业乐业,群策群力。
二、医管局结构 香港医管局医院管理模式是“管办分开”,以七个区域联网的方式运作,实现医院联网管理。对人才统筹分配、对资源统一管理,有效控制资源增长,提高社会成本效益。玛丽医院属香港医管局下辖的港岛西联网,并为联网中心的“龙头医院及专科转介中心”。
医院实行顾问委员会、董事会和医院管治委员会组成的三级管理架构,顾问委员会制订医院发展政策,确定医院发展方向,董事会在顾问委员会领导下,统筹医院规划,指定具体管理方针,组织、实施并监督医院管治委员会工作。医院管治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作为医院日常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医院行政、人事财务、医疗工作和日常运行。
医管局有72885位员工,其中医生6040名,护士24587人,专职医疗7268,其他 34990人。有41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27000张病床,47间专科门诊,73间普通科门诊。住院及日常住院人出院人次及死亡总人数约167万,使用急诊室人次约224万。专科门诊就诊人次224万,专职医疗门诊总人次约253万,基层医疗服务就诊总人次约627万。
2016年-17年度,政府经常性拨款约507.6亿港元。玛丽医院融合香港大学和医管局的卓越专才作为医院的资本,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素质医疗服务。
三、进修见闻
1.规范是管理的灵魂 规范不是口号,玛丽医院的管理规范都落实在每一个细节。手术遵循安全第一理念,手术病人信息核对是重要环节,术前只要病人清醒,护士都会跟他握手交流,核对姓名、年龄等相关身份信息。并在手术正式开始切皮前再一次严格三方核对。医疗程序是非常规范、甚至“死板”的英国模式,术前详细评估,一个手术会准备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十几种方案,包含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另外,控制医院感染,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也是体现医院管理规范的重要方面,具体体现在洗手操作及抗生素的严格使用。
2.浓厚的学术氛围 医院和专科注重营造学术氛围,学术交流内容丰富、广泛。即有世界医学前沿,也有日常医疗问题,医护人员自觉踊跃参加(医护继续教育3年内要拿到45分才有晋升加薪)。
讲座一般邀请世界知名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大家畅所欲言,就自己的观点与专家讨论,气氛相当热烈,许多医生自带快餐与会边吃边听课。医院内的疑难病例全院共同讨论,多学科协作,以期确诊和给予最佳治疗,如肝癌胰头转移准备做HBPD手术,ALPPS手术,肝移植再移植病例、静脉平滑肌瘤病等,另外还会邀请其他方面讲座,如兰桂坊董事局主席陈智文讲香港未来等等。HBP医生也会经常去参加国际交流,及时引进国际最前沿最新技术理念,保障医院的一流医疗技术水平。当然,医院或者学校给予了最大的学术经费支持。
3.一流的专业素养 本港医生几乎均到过国外学习培训,也聘用了不少外籍医生(外科负责教育科研顾问)。医院拥有许多著名专家教授,其中有院士二名,一名是中科院院士,一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务人员非常敬业、非常纯粹地工作。手术从早上九点到下午6点,是非常常见的,有的甚至更迟。比如某天,张主任上午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做whipple手术,下午三点被唤回玛丽医院做急诊活体肝移植,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钟结束,更不用说年轻医生了。这里的医生都掌握基本的检查技能,如HBP要掌握超声技术、ERCP技术、胃肠外科掌握胃镜、ESD,一旦病情需要,都可以自己操作。上级医生带教异常严谨,尤其是港大的外科系主任卢宠茂教授,非常注重下级医师培养,放手让下级医生主刀,但术中的指导毫不松懈。
每周二、三早上7:30-8:30,是外科系的例会,每周二晚上的科会也都必须参加。医生的专业竞争是很激烈的,要想成为玛丽医院医生,除了要上6年医学院外,还必须经过6年的专科医师培训,这种培训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安排,在香港各大医院进行轮训。香港的医生都是合同制,与医院实行双向选择,打破了人才垄断,医院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员工幸福感,充分体现员工价值,而医生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拥有更高的专业技术以及个人信用度,这个良性循环,让我们有理由对香港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充满信心。
4.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各个细节,见面时微笑、擦肩时问候,记住住院病人的姓名,从不叫床号。隐私保护做的尤其到位,门诊诊疗桌上不能有二本病历,有病人信息的废纸,会用碎纸机马上毁掉。护士似乎永远在病人身边,做完B超检查,是护士帮助擦掉那些粘乎乎的润滑剂;给病人量完血压,是护士帮助放下袖子;住院病人外出检查,是护士一路陪同并安全送回……医院专门有地方语的广播电视,方便各种病人需要;病床可以手控调节多个部位的高低;每个病房卫生间都装有紧急呼叫按扭;有专门的残疾人通道和残疾轮椅;到处都是洗手间;儿科诊疗区、妇科诊疗区因病人的特殊性,有了更温馨的个性化设计。香港多雨,四季温差大,因此医院内常年空调,并且各病区、各检查区均有无障碍走廊相连。公交车、Taxi直接进入医院,方便病人的交通。
5. 科研资料积累 玛丽医院“高产”SCI论文是有道理的,如李嘉诚医院,其外科就有专门的实验室,临床资料积累很全很细,每个手术都有专人负责拍摄主要手术步骤及标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摘要等都有记录,医师随时可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良好的医疗环境 医患关系融洽,医疗环境好才得以让一些大手术、新技术项目顺利开展。香港极少发生医疗纠纷,首先,香港医生社会地位非常高,这源于他们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极强的责任心,患者对医生非常信任,医嘱服从度高,一定程度降低了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医患之间不存在“红包”现象,医生也不拿回扣,一旦类似事件发生,医管局吊销医师执业资格。其次,香港市民良好的素质能够非常理性地对待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一旦意外发生,不是吵闹,而是倾听医生的解释或寻求法律的帮助。这是另一个良性循环,医患关系的和谐保障了医学从业人员的优质化。第三,医院经费全部由政府投入,住院每天100元港币,急诊挂号费用100元港币,门诊挂号费用60元港币,花10元即可处方3-6个月的慢性病用药。
香港居民就诊习惯了预约。除了住院、诊疗、检查等,细到陪护、便民服务、打印报告、咨询、复印、电话、传真、手机充电等等业务,全部采用预约制。除网上预约以外,门诊都设有预约服务点,排队很有秩序、很安静。
7.医疗设备先进 每个手术间都是一个完整功能区,cusa、氩气刀、超声刀、双极电凝、超声、术前、术中ICG造影等,需要使用的设备应有尽有,医生得心应手。像腹腔镜肝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所需的多种外科器械,也都完整配备,保障手术精准安全。所有一次性医疗护理的消耗性器材,其质量均达到国际标准。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提高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全院有美国国际INTERNET电脑二台,可以免费为工作人员提供国际网络支持,还可以为医院医疗信息提供互相支持。
在香港医疗体制下,香港的患者是幸福并痛苦着。病人一旦入院,肯定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及个性化优质护理。公立医院住院费用每天只需100港币,不用自己陪护,检查治疗均免费(昂贵药物及特殊检查 PET-CT15000药费)。痛苦的是排队等候住院(急诊除外)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二个月左右,有几个肝癌病人到手术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这是因为医院完全是由政府拨款,每年复查的患者有数量限制,再加上公立医院是年薪制,医护人员更注重医疗质量而不盲目追求手术数量,造成公立医院“看病难”但费用不高。当然香港有很多私家医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诊压力,但“看病贵”,对低收入人群带来一定困难。“看病难”、“看病贵”在香港医院的诠释是矛盾的。
另外,香港医院设置不少的秘书岗位、护理辅助人员、行政人员等,明显增加了人力成本开支。因住院打包收费,导致医疗耗品使用大量增加,增加了医疗成本开支。不同的医疗体制造就不同的医疗现状,任何一种医疗体制都不是十全十美。
大陆的手术难度其实与香港差不多,我们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制度与他们也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差别,但结合他们术前的仔细评估、讨论分析,术中的超声、造影检查,等等,很多细节汇集起来就是一个明显的差距。在外科手术方面,他们更注重安全理念、损伤控制理念及快速康复理念。
香港虽是一个金钱社会,受文化影响,一心向善乐于公益的人比比皆是,香港大学不少楼都是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如周叶卿楼,何世光夫人体育中心等,医院活体肝移植除亲属之外,不少都是同事。
三个月学习时间稍纵即逝,其中有苦也有乐。用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可以为自己带来满满的收获。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