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
绍兴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生活实例:小王是一家商场的营业员,每天上班都要连续站立八九个小时。最近一段时间,小王总感染小腿酸胀不适,尤其是下午,小腿酸痛的症状更加明显。晚上睡觉时,小腿肚还常抽筋。一天晚上,小王无意中发现自己小腿上的,青筋根根鼓起,顿时被吓了一跳。趁着轮休,她连忙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小王,她腿上的青筋是曲张的静脉,平时应尽量避免久站,否则静脉曲张会加重,搞不好还会变成“老烂脚”……
医生的话:静脉曲张是指静脉的异常扩张和迂曲,是由于静脉内压力增高,超过了静脉壁的承受能力所致。长期从事站立职业者,如教师、营业员等,比较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直立行走的代价
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内压力增高,超过静脉壁的承受能力所致。静脉曲张几乎是人类特有的疾病,由于直立体位,下肢静脉需要承受很高的静水压,久而久之,静脉壁易发生扩张、退化,形成静脉曲张。可以说,静脉曲张是人类为站起来所付出的代价
当然,为了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克服重力作用回流到心脏,人类的静脉内进化出了一种结构-----静脉瓣。静脉瓣是静脉官腔内的“单向阀门”,它能保证下肢静脉血液只能朝着心脏的方向(自下而上)流动而不发生倒流。长期站立者下肢静脉内的压力增高,长此以往会导致静脉瓣发生退化,静脉血液倒流,促使静脉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发生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可以发生在较为粗大的干状静脉,也可发生于教细小的网状静脉或毛细静脉
静脉曲张的两大诱因
诱发静脉曲张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二是下肢静脉压力增加。
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回流依靠“三方协同”作用:心脏搏动产生的舒缩力量、小腿肌肉运动时的“肌泵”作用,以及呼吸时胸腔内的负压吸引作用。其中,静脉瓣膜在血液回流中起“单向限制”作用。若瓣膜有缺陷,其“单向限制”作用丧失,血液就会倒流,并对下一级静脉瓣膜产生额外冲击,久而久之,下级静脉瓣膜会被逐级破坏。于此同时,倒流的血液会对静脉壁产生巨大压力,最终使静脉壁相对薄弱的部分膨出。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静脉壁的中层。发病初期,中层的弹力组织和肌肉组织都会增厚,这种变化可视为静脉压力增大所引起的代偿性反应。晚期,静脉瓣萎缩、硬化,静脉中层肌组织和弹力组织萎缩、消失,静脉壁逐渐变薄、失去弹性,进而发生扩张。病变静脉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缺氧,抗损伤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和溃疡。
不被重视的早期症状
静脉曲张早期多无特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小腿酸胀不适、踝部水肿等症状。久站后不适症状明显,休息一晚往往能缓解。
此外,静脉曲张还有几个容易混淆的特殊症状:1、小腿肚“抽筋”,很多人将“抽筋”归因于缺钙,以为补钙能缓解症状。实际上,单纯的小腿抽筋很可能是静脉问题所致。2、“足跟痛”,此症状容易与骨刺导致的疼痛相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骨刺“一碰就痛”,而静脉曲张是“站久了才痛”,抬高肢体后能缓解。
一般地说,凡是下肢静脉倒流引起的不适,经抬高下肢或休息一晚后,症状都能明显改善。若符合这一特点,应高度怀疑静脉方面的问题。
触目惊心的并发症
静脉曲张的病程大致可分为稳定期和并发症期两个阶段。稳定期平均在20年左右,扩张、迂曲的静脉形似蚯蚓,尽管妨碍美观,但基本没有或仅有轻度不适。随着病变缓慢进展,多数病人会进入并发症期,出现淤血性皮炎、静脉炎、血栓、出血等并发症,最终发展至“老烂脚”。
淤血性皮炎 静脉曲张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长期淤血引起的皮肤病变,医学上称为“淤血性皮炎”。早期仅表现为皮肤瘙痒、碰伤后色素沉着,以后逐渐发展为皮损、脱屑、水疱、甚至皮肤溃烂。
淤血性皮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按颜色分,可有红、黄、棕、褐、紫、蓝、白、黑等;按皮损形态分,可有点状、片状、大片状等,可突起或凹陷,也可伴脱屑、水疱等。淤血性皮炎的最主要特点是主要分布在小腿中下部和踝关节附近,医学上称为“足靴区”(即穿靴子的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一种特殊的皮肤改变------脂质硬化,主要变现为皮肤变硬,伴色素沉着。出现这种皮肤病变,往往预示着很快发展成皮肤溃疡。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淤血,静脉壁可发生炎性改变,进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血栓性静脉炎。在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前,常常有一些先兆,如原本没有症状的曲张静脉开始出现发烫、疼痛等症状。此时若再不引起重视,静脉血栓将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可引起局部剧烈的疼痛和红肿,且血栓还会向深部蔓延,形成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若发生脱落,可随血流漂到心脏和肺动脉,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静脉出血 静脉曲张后期,血管壁越来越薄,再加上皮肤炎症损伤,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静脉破裂出血,自发破裂出血的情况也经常见到。一旦发生出血,病人应立即平卧并抬高患肢,局部压迫包扎止血后,立即送医院处理。
静脉性溃疡 足部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踝关节附近,多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自行破溃。这种溃疡很难愈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即便能愈合,也特别容易复发,故又称“老烂脚”。一般地说,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不会导致截肢,但由于经久难愈,会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痛苦。
你的静脉曲张有多重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来医院就诊时,医生常常会用一种级别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性。一般地说,下肢静脉曲张可分为以下7级:
0级:无可见或可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
2级:有静脉曲张,下肢皮肤表面有静脉隆起;
3级:有水肿
4级:有静脉病变引起的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和皮肤硬化等;
5级:有静脉病变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
6级:有静脉病变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在发作的溃疡。
治疗宜早不宜晚
由于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问题在于静脉血液滞留在下肢,故防止的关键在于改善下肢静脉淤血状态,尽量避免血液瘀滞在下肢。
保守治疗 病情较轻的静脉曲张病人可以采用两种保守治疗方法:一是经常抬高下肢,穿医用弹力袜;二是服用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
传统手术治疗 病情较重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应尽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阻断静脉返流点和返流通道,去除病变的静脉,改善下肢静脉的回流。
一般地说,静脉曲张手术宜早不宜晚。早期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还可以预防浅静脉返流引起的深静脉损伤。相反,若到了并发症期,不仅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手术后还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目前认为,按静脉曲张等级标准,2级下肢静脉曲张就应进行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手术包括三个要点:一是阻断返流点,二是阻断返流通道,三是去除曲张的静脉团。
传统手术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具体方法是,将大隐静脉从大腿根部高位结扎,阻断血液返流,再将大隐静脉主干及曲张的分支静脉剥脱。该手术安全、有效、费用较低,但创伤较大,切口不美观。
微创手术面面观 近年来,激光、射频、微波、刨吸和硬化剂注射等多种微创治疗方法被应用于静脉曲张的治疗中,为许多病人带来福音。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故必须根据病情科学选择,而不是盲目使用。从技术角度看,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手术方式不变,通过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的改进,使手术切口、创面变小,恢复时间缩短。目前,在一些经验丰富的医院,传统的“剥脱术”也可以做得相当的微创,切口可以做得很精细,甚至几乎看不出伤口(即“微痕手术”),术后恢复也很快。
第二类是手术方式的改进,采用“闭合法”代替原来的“剥脱法”,即通过理化方法(如激光、微波、射频等)破坏原本需要剥除的病变静脉,使其闭合,以达到阻断血液返流的目的。闭合法可分为热力闭合法(如激光、射频和微波)和化学闭合法(硬化剂注射)两类。微创闭合术的优点是创伤更小,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可能发生闭合不完全(特别是较粗的静脉),术后静脉炎,以及不慎烫伤皮肤或神经等问题。
三分治,七分养
抬高下肢 对于任何疾病而言,预防的价值永远大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尤其如此。最有效的预防静脉曲张的办法是抬高下肢,通过重力作用使血液自然流向心脏。需要提醒的是,坐着抬高效果不佳,平卧后抬高下肢至超过心脏平面,才有效。此外,经常自下往上撸小腿肚也可促进静脉回流。
穿医用弹力袜 尽管抬高下肢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止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但由于工作等原因,往往不容易做到。这时候,专门为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设计的医用弹力袜可以“帮大忙”。其基本原理是将腿肚“箍紧”、静脉“压扁”,一方面减少淤积在静脉内的血液容量,另一方面配合肌肉运动,将静脉腔内的血液挤上去,从而起到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静脉血液瘀滞,缓解酸胀不适,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