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不输液清单”
发布时间:2014-12-22
访问次数:4928
2014年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网上热传,网友纷纷对号入座,对医生开出的输液单子也有所怀疑甚至抵触起来,说:“我这不是53种疾病之中的吗,为什么还要输液呢?”这个时候,医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做解释工作。
我国是滥用抗生素重灾区。据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2.5~3.3瓶的水平,大小医院输液室“吊瓶林立”已不足为奇。这几年,随着对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认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排斥输液。正是基于此种情况,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列出“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节约费用,避免不良反应,避免抗生素滥用。”
疾病存在动态演变过程,是否输液要由临床医生综合病情后作出决定,建议市民不要太迷信这种不输液清单,看病不可能“一刀切”。比如以往的“输液大户”上呼吸道疾病,这份“不输液”清单都是附加了条件的,象儿科的上呼吸道感染,只规定“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时可以不用输液;而小儿腹泻病不用输液的只针对“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等等,一旦病情进展,输液作为一种快速治疗措施还是要给予及时落实的。
“不输液清单”只是控制输液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就医的一个规范,减少输液,也应该建立在医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