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饮食结构及习惯发生改变,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能量摄入增加和纤维素不足,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高速增长。近年其发病率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年递增4.71%,远超2%的国际水平,从1982年的7/10 万升至目前的30.7/10 万,局部地区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明显前移,平均58岁,比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 岁。经济高速发展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速增长的事实,突显了我国结直肠癌防治尚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居发病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有时仅有大便隐血阳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手术根治。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经历了由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的过程,即在成为癌瘤前有长达5-10 年的良性发展阶段,这为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时机、创造了条件。尽管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但通过筛查可以发现从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过程的病灶。所以,筛查=预防和早期发现,预防=切除腺瘤,切除腺瘤=降低发病率,早期发现=降低病死率。
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大便血红蛋白免疫组化、粪便DNA检测、纤维乙状结肠镜、气钡双重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最有效且被视为“金标准”的筛查手段是纤维结肠镜,其结直肠肿瘤检出的有效率达95%,纤维乙状结肠镜为79%,硬质乙状结肠镜为59%;气钡双重造影存在较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对较大息肉检出的有效率约50%,对癌瘤为85%;粪便多基因DNA检测优于大便隐血试验,其敏感度为52%~91%,特异度为93%~96%,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但目前尚不成熟,尚缺乏大样本的观察,同时还存在费用高、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对结直肠癌的筛查主要在40~50岁或50岁以上人群中进行,主要的检测方法为大便隐血和结肠镜检查。美国医师协会2012年颁布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建议普通人群50岁开始筛查,每年行1次大便隐血检查、每10年行1次结肠镜检查。除结肠镜以外,乙状结肠镜、双重对比钡灌肠或CT结肠造影也是可选的检查手段。如果存在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应适当提前筛查的时间并提高检查频率。具体方案还要根据个人情况,听从医生的建议。对于超过75岁的老年人或预期生存少于10年的成年人,检查的获益可能并不能大过风险,这时应该终止结直肠癌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