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致残及致死率较高,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他。冠心病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血栓形成及炎症而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及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一般分为五种: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五种临床类型。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怎样形成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为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升高)、高血糖、肥胖、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高龄、男性、有心脏病家族史等,除了年龄、性别及家族史我们不能控制,其他高危因素我们都可以控制,因此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及控制冠心病的进展。如何控制危险因素简单可以理解为如何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的预防与日常生活管理密不可分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盐分等。多吃新鲜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2. 适当运动,并保持适当的体重,一般可以参考体重指数,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为19-24之间,大于28为肥胖,在24到24.9为超重,如果冠心病患者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偏低数。
3. 尽可能减轻压力,学会情绪控制及放松。保持良好心理健康。
4. 戒烟戒酒。
5. 控制血压至<120/80mmHg。
6. 监测并控制血脂,尤其注意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的范围,如有冠心病或冠心病高危人群建议控制至<1.8mmol/l。
7. 严格的血糖控制管理。
8.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降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等感染的发生。
如果以上危险因素不能早期发现,不能早期干预及积极治疗,经过一定时间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质斑块的发生发展,逐渐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缺血,从而导致症状,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表现为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发作,部位位于胸骨中下段的压榨样疼痛,可向肩颈部,上肢及背部放射,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可伴有出汗;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破裂及血栓形成,引起冠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这是心内科的危急重症,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衰竭,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是人群猝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介绍一下冠心病的治疗:
①非药物治疗(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不熬夜等;
②药物治疗: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
(1)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片、氯吡格雷(波立维)、替罗非班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100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终身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片,至少1年。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癸钠、比伐卢定等。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前及术中。
(2)硝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可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3)β-受体阻滞剂即有抗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等,剂量应该以将心率降低到目标范围内。β受体阻滞剂禁忌和慎用的情况有哮喘、慢性气管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5)钙通道阻断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不主张使用短效钙通道阻断剂,如硝苯地平普通片。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应当使用此类药物。常用ACEI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包括: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
(7)调脂治疗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1.8mmol/l)。常用药物有: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
③血运重建治疗:包括介入治疗(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