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知识
一、病因
1.习惯因素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环境因素
3.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其他:肥胖者发病率高;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二、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三、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四、诊断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分类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正常血压 | <120
| <80
|
正常高值
| 120~139和(或)
| 80~89
|
高血压
| ≥140和(或)
| ≥90
|
1级高血压(轻度)
| 140~159和(或)
| 90~99
|
2级高血压(中度)
| 160~179和(或)
| 100~109
|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和(或)
| ≥110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和
| <90
|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水平
| 无其他危险因素 | 1-2个危险因素 |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
| 有并发症 |
1级 | 低 | 中
| 高
| 极高危 |
2级
| 中
| 中
| 高
| 极高危
|
3级
| 高
| 极高危
| 极高危 | 极高危
|
五、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圧、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指施包括以下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I,B)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I,A) 控制体重,使 BMI<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I,B)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I,C) 不饮酒或限制饮酒(I,B)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 4~7 次;每次持续 30~60 分钟(I,A)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I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