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科普知识
一、疾病简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内。病毒主要经由以下途径传播:
1.性接触。与感染了爱滋病病毒的人士进行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口交及肛交。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而感染。
2.血液传播。输入受爱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共享针筒器具注射毒品。
3.母婴接触。受感染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及喂哺母乳时将病毒传给婴儿。
艾滋病病毒不会经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包括:握手、拥抱、吻面颊、一起用膳及共享洗手间。此外,没有证据显示蚊叮虫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
(三)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为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根据我国有关艾滋病的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为主,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2.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3.艾滋病期。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肺结核、卡波西肉瘤、新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鹅口疮、带状疱疹、恶性淋巴瘤等。
四、诊断
艾滋病毒检测通过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抗体,来显示感染状况。为对抗外来病原体,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通常有3至12周“窗口期”,在此期间,人体仍在产生艾滋病毒抗体,但这些抗体尚无法测出。这一最初感染期感染性最强,但在各感染期都可能会传播艾滋病毒。如果有人近期有可能接触到了艾滋病毒,那么12周后应进行复检,以证实检查结果。这可使感染者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
五、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仍未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但已有药物可有效地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显著延长生存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各种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能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与其他很多疾病一样,及早诊断才可以让患者尽早接受适当的治疗,并预防病情恶化。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单一性伴,并建议使用安全套。
2.切勿在饮酒或服食毒品后进行性行为。
3.切勿与他人共享针筒、针咀及其他相关的注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