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烧就吃药,年轻小伙盲目服药导致胃部多处溃疡
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人们开始了囤药,尤其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成了“明星”药物,销量火爆甚至一药难求。虽然药物能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有不少人为了快速缓解症状,胡乱吃药,超剂量用药,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不,年轻小伙小王没被病毒打到,却被自己胡乱吃药吃进了医院……
疫情政策调整不久后,30岁的小王也像大多数人一样为自己囤了不少退烧药、止咳药。就在前几天,小王开始出现咽喉痛、发热等症状,他感觉自己应该是“阳”了,于是便将备好的退烧药吃了下去。“服用退烧药后,身上开始出汗,酸痛感也会有所减轻。”小王回忆道,自觉药的效果还不错,稍有发热不适便会来一颗,就这样持续服用了几天。
渐渐地,小王发现自己好像不烧了,但胃部却越来越不对劲,“起初以为自己吃东西吃的不合适了,没想到后面胃就一直痛,而且还出现了吐血的情况!”小王吓得不轻了,这才赶紧来到了绍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胃镜检查发现,小伙子胃里长了好几个溃疡,有几个还很深。”消化内科主任詹雅珍说到,整个胃里的情况真的有点惨不忍睹。经过仔细询问,詹主任了解到小王在吃退烧药的时候完全凭自己的感觉,甚至连服药说明都没看过。“退烧药一般建议体温大于38.5℃以上再吃,同时一般间隔6小时才能再重复吃一次,而且不要擅自加量,特别是既往有胃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在吃退烧药的同时,也可以加点胃药预防溃疡的发生。”詹主任介绍到。
据了解,在常用退烧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品,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种类很多,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可以降温外,主要是用于抗炎、镇痛、抗凝,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可能造成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损伤,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等。
在此,消化内科主任詹雅珍提醒:身体不适切勿乱服药,服药前一定要仔细查看用药说明或咨询医生,万一出现服药后身体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