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探“真凶”,争分夺秒抢生机
今年2月份发现的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检查做了一大堆,也进行了淋巴结穿刺,说是坏死性淋巴结炎,药淋巴结增大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大部分都是炎症性淋巴结增大。随着炎症消退,淋巴结也就变小了。然而27岁的张女士淋巴结增大已经两个月之久,却迟迟不见好,这可把张女士急坏了!
也吃了很多,现在都快2个月了,为什么还不见好呢?”在绍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门诊,张女士正在向医生咨询。
据绍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赵建治介绍,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可表现为发热、疲劳、关节疼痛等。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脾肿大是最常见的体征。淋巴结穿刺是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的金标准。但是这种疾病有时候可以合并结缔组织病、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疗效。
然而,赵主任在接诊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情况,张女士的脸一直红扑扑的,尤其是鼻翼两侧!此外,手指皮肤也有瘀点样表现。“我的脸经常这样,热的时候尤其容易发红。”张女士解释到。结合这些奇怪的表现,赵主任怀疑是其他的疾病导致,于是建议张女士住院治疗并排查其他疾病。
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张女士入院当天血小板尚有52×109/L,第二天复查血常规,骤降至3×109/L。血小板是非常重要的止血细胞,正常范围一般是125-350×109/L。但如果血小板降至30×109/L以下,或下降幅度过大,人体出血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张女士的血小板,仅一天时间,从52×109降至3×109,说明出血风险之高,病情之严重。赵主任赶紧叮嘱张女士严格卧床,避免碰撞,同时予止血药预防出血。
那么,血小板为什么会突然下降呢?病情依然疑云重重……
血小板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又有反复发热,难道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要知道,这是一种死亡风险较高的罕见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如不尽快进行血浆置换,病死率高达80-90%。“但是张女士并没有神经精神症状,也没有溶血的表现,而这两种表现是TTP的典型表现,所以可以暂时排除在外。”赵主任说到,另外一种少见疾病是抗磷脂综合征——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管栓塞、不明原因流产等,此疾病需进一步验证。
张女士输注了血小板,却仍无效果。这种现象,可能是人体内存在针对血小板的抗体,破坏了血小板,也可能是体内存在出血或炎症等,消耗了血小板。无论哪种原因,都不是医生想要看到的情况。那么张女士到底是什么疾病呢?下一步该怎么诊治呢?此时,患者家属也慌了神……
急性骨髓造血停滞?白血病?急性再障?既然是血细胞减少,最好还是做个骨髓穿刺术明确骨髓情况。穿刺结果显示,骨髓细胞很快凝固了。但是患者外周血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延长的,也就是该患者表现为体内高凝,体外低凝情况。根据张女士淋巴结肿大、皮疹、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等等,赵建治主任最终锁定这种情况多见于一种特殊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心磷脂综合症,快速予糖皮质激素、输注血浆等治疗。
在排除了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后,张女士的自身免疫检查也终于在入院第三天时出来了。抗核抗体1:320,抗U1RNP、抗核小体抗体及抗组蛋白抗体均阳性,多种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真凶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验证了医生最初的诊断!
于是,赵主任赶紧加予羟氯喹、环孢素等调节免疫的药物,并请风湿免疫科会诊。最终,张女士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心磷脂综合征。经过一系列专科诊治,张女士血小板终于恢复正常了。“这种疾病症状多样,容易和其它疾病混淆,加重诊断难度,且侵犯全身多系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赵主任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