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去养生,健康才能不缺席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中医理论认为,阴极则阳,阳极则阴,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时期,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冬至时节中医养生要点
调整作息,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作息方面,宜早睡晚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恢复。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则能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使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平衡状态。
防寒防感冒:首先要注意衣着的保暖,冬至过后,虽然日照时间会逐渐延长,但是大气层中散失的热量依旧是大于吸收的热量,气温也是会呈现持续偏低的现象。所以注意保暖、保护身体不被寒气侵袭是很重要的。
头部,作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需倍加呵护。出门时务必戴上温暖的帽子,为头部抵御风寒,避免阳气散失。颈部宛如沟通身体上下的桥梁,一条柔软的围巾,便能为其保驾护航,阻挡寒邪的入侵。
足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寒从脚起绝非空穴来风,建议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帮助血液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覆盖在膝盖上,驱逐停留在双腘的寒邪。
饮食调养:冬至时节,饮食方面要遵循“温热滋补”的原则。适当增加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温热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体内阳气,抵御外界严寒,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滋补类食品,如枸杞子、桂圆、红枣等,帮助补充气血,提高机体抵抗力。但是要注意,不宜过量,以免造成体内湿热积聚,滋补过度而引发上火等问题。
适度运动:运动养生同样不可忽视,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身体的活力和抗寒能力。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慢慢进入“生”的状态,但冬天的本质还是要以“藏”为主。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不过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而伤津耗气。
心理调节:冬至也是情绪容易波动的时期,寒冷的天气和较短的白昼可能会使人感到压抑、焦虑以致阴精暗耗。因此,注重精神调养至关重要,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书、下棋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冬至进补首选膏方:冬至时节气候严寒,人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热量消耗减少,是机体蓄积能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气血趋于内敛,消化吸收功能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贮存精华物质,为阳气升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有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易于吸收等特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冬令进补选用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如果不求辨证,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朋友自行购买药材自制膏方,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
冬至,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养生密钥。在这阴阳交替的时刻,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以防寒保暖为衣,适度运动为杖,饮食滋补为食,用心呵护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滋养每一个脏腑,在养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愿您在冬至的怀抱中,养精蓄锐,迎接来年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