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
一、什么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底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异常,表现为子宫脱垂等盆腔脏器膨出(POP)、尿失禁(UI)、性功能障碍(ED)、慢性盆腔疼痛(CPPS)等疾病。
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高发人群
(1)分娩:盆底组织的肌肉、筋膜、韧带在分娩过程中常常受到过度牵拉,进而造成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可逆或不可逆改变。阴道分娩尤其是难产可不同程度损伤盆底支持组织,有研究显示,分娩易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和粪失禁,且与阴道分娩次数呈正相关。
1次 分娩史---盆腔器官脱垂12.8%;
2次 分娩史---盆腔器官脱垂18.4%;
3次 分娩史---盆腔器官脱垂24.6%。
(2)40岁以上的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有研究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升高,年龄在40-60岁之间患病率明显提高,更年期激素水平下降,盆底又面临一场风暴,年轻时老累加的问题都要在这个年龄背负。
(3)肥胖
肥胖增加的重量向下挤压盆底组织,使盆底的肌肉、神经和其他结构长期受到压力和牵拉作用而变弱,有研究发现,肥胖导致脱垂的危险度增加了40%~75%,体质指数(BMI)及腰臀围比值增加的肥胖者易诱发盆腔器官脱垂。
(4)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的女性
当腹压增加的时候,尿道和括约肌的压力不够,尿液就会顺势流出,产生尿失禁。便秘伴随的慢性腹压增高,不仅仅导致尿失禁,也可能促使某些类型的便秘。
此外,还包括产道裂伤的女性,难产(头吸,产钳),第二产程延长,肛门括约肌断裂等的女性;长期久坐,穿高跟鞋的女性;长期吸烟的女性;长期负面情绪的女性。
三、多学科联合参与的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电刺激、磁刺激;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射频技术;中药;中医外治(药物罐、艾灸、督脉灸、穴位敷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