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把病防
秋季,空气中湿度降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时节,也是很多常见疾病易发的时节。浙江省中山医院内科徐宇杰主任中医师说,秋季养生需要扶正祛邪,滋阴润肺。
呼吸道疾病
秋季气候多变、空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是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
对策
●立秋后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体弱者应加强锻炼,可以选择登山、慢跑、太极拳、健身舞等方式锻炼。
●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保持平和心态,时常大笑能增加肺活量。
胃肠道疾病
夏秋之交,季节更替,阳消阴长,易导致一些胃肠道疾病新发或复发,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等。
天气转凉后,人的食欲增加,如在短时间内摄入量过多或膳食结构不均衡就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对策
在这个时节需要提防胃肠病趁虚而入,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食物,少饮浓茶、烈酒。有胃病的人要注意腹部保暖,饮食以温、淡、素、鲜为宜,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候的变化同样非常敏感。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但因为立秋气候变化不像冬季那么明显,许多患者容易大意。
对策
●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要按时按量吃药,每天坚持测量血压外,还要关注天气情况,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早上7点至11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晨练,可选择在精神、体力、心肺功能都相对较好的下午4~5点进行适度的锻炼。
秋燥
中医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秋燥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头发干枯、鼻干咽燥、便秘等,同时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并出现干咳少痰等症状。
对策
在秋季,可适当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润燥滑肠的食物如芝麻、百合、蜂蜜、菠萝、乳制品、杏仁、核桃仁、花生仁等,避免进食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日里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每日晨起可饮一杯蜂蜜水或淡盐水。
最后,徐主任还为大家推荐了几款适合在秋日里食用的食疗药膳。
雪梨川贝汤
【原料】
2个雪梨,配川贝4克,冰糖75克。
【做法】
将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大碗内,加入川贝、冰糖及清水150毫升,待锅内水烧沸后,隔水放入蒸锅内,蒸1小时后取出温服。
【功效】
润肺止咳, 清热化痰。
淮山莲子汤
【原料】
山药100克,莲子100克,糖或盐适量。
【做法】
将山药和莲子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再慢火煮40分钟,加糖或盐调味即可。
【功效】
山药性能滑润,而莲子具有健脾固肾之功效。在秋天,健康人多食淮山莲子汤,不失为良好的滋养补品。而对于久热不退造成“津枯血燥”者,利用淮山莲子汤调养也适宜。
沙参玉竹老鸭汤
【原料】
北沙参60克,玉竹50克,芡实20克,生姜2片,老鸭1只。
【做法】
将北沙参、玉竹、芡实、生姜洗净,老鸭杀后去毛及内脏,斩件。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分数次饮汤,吃鸭肉。
【功效】
滋阴润肺清补。用于干咳痰少、劳热、消渴肠燥便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