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也伤膝
前不久,一项来自医学权威《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跑步与膝盖受伤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从25项总计12.581万人的调研中,选取17项总计11.4829万人的样本进行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在普通跑步者中,有3.5%的人有膝盖或者髋部的关节炎;而在喜欢久坐不跑步的人中,患有膝盖或者髋部的关节炎的比例是前者数倍之多,达10.2%;此外,在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中,膝盖或者髋部关节炎的发生率要更高一点,为13.3%。
这不禁让人费解:为何久坐不跑步的人比普通跑步者更容易患上膝盖或髋部的关节炎?久坐伤膝盖,该如何正确理解?
久坐不动影响关节稳定性
对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关节病区)副主任王伟东主任医师从三方面分析了原因。
首先,研究中所指普通跑步者,并非偶尔运动一下的人群,而是长时间跑步,比较有规律,运动量也比较合适的人群。这类人机体的协调性比久坐不动的人要好,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相对不容易摔倒,也就不易发生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其次,涉及关节结构的稳定性。以膝关节为例,正常的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半月板、髌骨、关节囊、内外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等结构组成。正常的关节活动,需要各个部位共同配合完成,整体结构的和谐稳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时间的规律运动,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会得到增强,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以及小腿三头肌等肌肉。肌肉力量好的人,比起久坐不动肌肉力量差者,其膝盖结构的稳定性自然更好,且内外侧的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也会更加牢固。在整体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半月板还是软骨面,都相对不易受到损伤。又如骨刺的产生,也与膝盖结构失去稳定性有关。半月板与软骨面损伤以后,关节间隙软骨面会发生退变,退变后高度下降,膝关节结构就不稳定了。就像凳脚不平需要垫东西来保持平衡一样,骨刺的产生也是为了让关节重新达到稳定,这是机体自我修复的一种体现,但也是一种病理性的产物。
最后是关节滑液的问题。经常保持运动状态,能让关节软骨常受到适当的刺激,可以加快关节滑液的新陈代谢,使其得以在关节内充分流动,起到润滑和提供营养的作用。反之,久坐不动,关节滑液的新陈代谢迟滞,无法起到充分润滑与营养供给的作用,关节功能的衰退自然加快了。
综上所述,久坐不动者肌肉力量差,身体协调性也差,关节营养供给不足,轻微活动就可能引起细微损伤,这些细微的损伤长时间堆积起来,从量变到质变,软骨面等的磨损就会比正常运动的人严重,从而引起关节炎症。
保护关节从日常做起
研究显示,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的膝盖损伤比常人严重,这其实不难理解。长时间、高频率、高强度的运动,容易造成细微结构激烈性的损伤,包括半月板、软骨面等。“竞技性的运动,还很容易在某一个姿势时,瞬间把关节的稳定性损坏掉。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需要注意的,包括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等,都很容易因一个旋转或者踢球时的急起急停而受损。”王伟东医师提醒。
相对而言,老年人的关节炎多半由慢性、积累性的劳损引起,而软骨面的损伤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膝盖的退化劳损的,比如以科学的姿势下山、下楼梯。很多老年人在上下山,或者上下楼梯时,膝盖都会有轻微的疼痛。这是因为每屈膝跨一步,髌骨关节面就会上移至股骨前髁处,引起股四头肌紧张,肌肉收紧时,髌骨关节面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所以不建议长时间爬山,或者用走楼梯的方式健身。尤其在下楼或下山时,膝盖损伤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在同频震动下,胫骨关节面比较容易受伤且往往集中于某一点。因此建议,下山或者下楼梯的时候,不要每次都正面下去,身体可以稍稍侧一点,并经常改变侧身的角度,而且步频也要有所变化,不要长时间在同一个步频上,否则每次受压受损都在同一个部位。
王伟东医师认为,运动量一定要以年龄和身体情况为依据。比如步行,如果本身膝关节有症状,且年龄在75岁以上的,建议每天行走步数控制在6000步之内;年龄稍轻一点,70岁左右的,可以控制在6000~8000步之间;50~60岁之间的,则可以控制在8000~10000步之间;年轻人可再适当增加一些。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还要考虑是否肥胖、身体协调性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游泳是非常推荐的运动方式,人在站立时,无论做什么运动,膝关节都是负重的,而在游泳时,关节基本都不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