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防控知识
新冠状病毒的特点
(一)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这意味着,新冠病毒通常是集中出现在——病人的飞沫能够到达的地方、手经常接触的部位或地点,如门把手,电梯、门铃按钮,病人停留过的室内环境等,因此,重点瞄准这些病毒经常“光顾”的部位和地点做消毒,才有意义。
室内预防措施:
(一)自然通风 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15~20分钟。
(二)空气消毒 在无人密闭条件下,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二氧化氯含量为25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按10mL/m3用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密闭作用60分钟后开窗通风。或用过氧化氢气化消毒,或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60分钟。
(三)物体表面 对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沙发扶手等部位,用0.1%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二氧化氯含量为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四)地面 可用浸有二氧化氯含量为2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拖把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五)办公设施的消毒 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的乙醇清洁消毒,电脑其他部件表面先用二氧化氯含量为5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的湿抹布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每周1次。其他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打印机的清洁与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六)注意事项 抹布、拖把应专用,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浓度消毒液(新配制)浸泡30 min,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